本篇文章1321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(開頭)近來友人圈突然冒出一堆中介在刷屏:"濱江某盤直降80萬""未來科技城驚現2字頭房源"...看得民氣里直癢癢。但回頭又刷到專家剖析:"樓市拐點尚未到來"。哎喲喂,咱們個別老百姓到底該信誰?今天咱們就攤開地圖說亮話,用菜場買菜的層次聊聊買房這件事。
政令松綁=房價要漲?別被帶節奏!
上個月杭州攤開限購那會兒,我表弟連夜給我打電話:"哥!來日是不是該去售樓處排隊?"終局呢?第二天他看中的奧體盤反而收回了98折優惠。這事兒說明啥?
我跟你說,當初有些販賣拿著2016年的漲價案例忽悠人,那會兒和當初能比嗎?當年住民負債率才36%,當初都62%了!這就好比讓吃飽的人再硬塞個饅頭,哪那么容易?
首付兩成是餡餅仍是陷阱?
當初各家銀行都在推"兩成首付",聽著是挺美。但咱得扒開算算賬:
markdown復制以300萬房子為例 原首付三成:90萬 現首付兩成:60萬 月供從10736元漲到13420元(30年期)
省下的30萬首付,30年要多還近10萬本錢!這就跟信譽卡分期一個道理,看起來負荷小了,事實成本更加高。特殊是做電商、自前言的友人,現金流不穩固真得慎選。
現房販賣時期來了?小心這些坑
客歲杭州實行"現房販賣"試點,今年去看房確實踏實不少。不過上個月陪友人收房,仍是發現陽臺推拉門關不嚴、地暖分水器裝反了這些鬧心事。給人們提一個醒:
有個真實案例,城北某盤宣揚"精裝現房拎包入住",終局業主聚群體維權,原因是樣板間的智能馬桶變成個別款,開拓商還振振有詞:"公約寫的是'同檔次商品'"...
利率還會不會降?銀行司理說瞎話
昨天特意約了建行做信貸的老同學吃飯,三杯酒下肚總算掏出點干貨:
他打了個比方:當初就像超市大促,確切實打折,但別指望打骨折。特殊是改善型顧客,不如等等二套房貸政令松動,這可比省本錢切實多了。
老破小能不能買?社區大媽都知道的秘密
中介老推舉市中心老破小,說什么"舊改升值""學區保底"。但我去閘弄口實地蹲了三天,發現三個本相:
我街坊張阿姨客歲270萬買的采荷老破小,今年同戶型成交價只剩240萬。為啥?隔壁小區外立面改造時加了保溫層,她家那棟出于住戶意見不統一沒搞成,炎天開空調都比別家費電。
說到最后,你們斷定要問:那當初到底能不能買房?我的意見是——買得起、用得上、供得動這三條同時知足就武斷出手。別總想著抄底,2018年喊房價要崩的人,當初不也閉嘴了?記著房子實質是容器,裝的下你的生涯才算是莊重事。就像我誰人買了良渚文明村的友人說的:"天天推開窗能望見竹林,比啥K線圖都治愈!"